译文
年年到冬至这天,我总是在他乡做客,神情恍恍惚惚,穷困和愁苦啊,简直都要磨缠死人。
我流寓江湖,自照形貌,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,而这万里天涯,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。
在大雪之后,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,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,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,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。
这时候,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,不剩一寸,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。请问,我要站在什么地方,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?
赏析
诗的首联和颔联写眼前之景,言诗人旅居冬至的情形;颈联和尾联写诗人由冬至而回忆起长安的冬至日情形。全诗由诗人一己的漂泊流浪联想到朝廷,集中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。八句皆对,律对严整,感情深挚,具有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。
作者:杜甫
年年至日长为客,忽忽穷愁泥杀人。
江上形容吾独老,天边风俗自相亲。
杖藜雪后临丹壑,鸣玉朝来散紫宸。
心折此时无一寸,路迷何处见三秦。
①至日:即冬至日,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。长为客:长久地成为远离亲人的羁旅之人。
②忽忽:飘忽不定的样子。泥杀人:胶滞纠缠的样子。
③形容:指神态躯体。
④杖藜(lí):拐杖。丹壑(hè):道家所在之地。
⑤鸣玉: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,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。紫宸(chén):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。
⑥心折:心碎。
⑦三秦:原指长安附近古秦国之地,此代指朝廷。
唐代宗大历二年(767),杜甫在夔州度过了弃官飘零以来的第九个冬至日。长年为客流落异乡的杜甫每逢岁时节令都会生发无穷感慨,于是写下了这首《冬至》抒怀。
《冬至》作者介绍
杜甫(712—770),字子美,自称少陵野老。原籍襄阳,迁居河南巩县。杜审言之孙。年轻时应进士举,不第,漫游各地,后客居长安十年。安史之乱中投奔唐肃宗,授左拾遗。收安后出为华州司功参军,不久弃官入蜀,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。
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世称“杜工部”。严武死后携家出蜀,漂泊江南,病死在江湘途中。杜诗以古体、律诗见长,风格多样,情感沉都,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,被称为“诗史”。与李白齐名,并称“李杜”,有《杜工部集》。
狐狸和装病的狮子的道理:能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的人才是智者。如果不能从前人的经验得到启示,只顾埋头向前,那就是愚者了。这篇...
四件套40支和60支的区别就是纺纱的细腻程度不同,40支的没有60支的纱细,织出的布也没有60支的薄。支数是一个计量单位,它表示纱...